2025年1月
进入不出手和冰上走的数九寒天
春节临近
人员流动加大
聚会聚餐多
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
食源性疾控发生风险增加
托幼机构、学校等人员
聚集场所要防范聚集性疫情
此外
取暖不当可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雾霾和低温雨雪天气可加重慢性病的发生
以及跌落摔伤
均需给予关注
一、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1.流感。流感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封闭环境中可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
预防措施
(1)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的手段。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重症高风险人群应主动接种流感疫苗。
(2)提倡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及咳嗽时遮住口鼻。
(3)尽量避免与有呼吸道感染症状者密切接触。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尽量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及时就医,就医过程中全程佩戴口罩。
2.新冠病毒感染。目前我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处于低水平流行。随着天气变冷和春节假期人员流动频繁,近期仍需注意可能出现季节性波动上升疫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常见症状主要为发热、咽干、咽痛、咳嗽等,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老年人和免疫低下者感染后转为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鼻或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
(2)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重症高风险人群积极主动接种最新可用的新冠病毒疫苗。
(3)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尽量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及时就医,就医过程中全程佩戴口罩。
3.人感染禽流感。人感染禽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或接触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动物或暴露于被病毒污染的环境而偶然感染人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发热,伴咳嗽、头痛、肌肉酸痛等。
预防措施
(1)避免接触生病或死亡动物,包括野生鸟类,与动物或其环境接触应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
(2)保持良好饮食习惯,生熟分开,生肉烹饪熟后食用;尽量不购买活禽,可购买集中宰杀处理好的禽类。
(3)接触病死家禽后,若有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应尽快就诊,并告知医生有无禽类及相关环境接触史,是否去过活禽市场等。
(4)从事禽类养殖、分拣、运送、销售、宰杀、免疫接种工作和病、死禽处理等的职业暴露人群需要按规定做好个人防护。
4.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经呼吸道和直接接触传播。特征为皮肤粘膜上分批出现斑疹、丘疹、水疱和痂疹,多见于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和学生,愈后可获终身免疫。
预防措施
(1)水痘流行期,尽量不去人员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室内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2)避免与水痘患者接触,患者应居家治疗至全部疱疹结痂,避免接触其他儿童和孕妇。对患者的生活用品可通过煮沸或日晒等方法进行消毒。
(3)家长督促儿童做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返家后认真洗手。家长应在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下尽早带14岁以下儿童接种水痘疫苗。
5.其它急性呼吸道疾病。当前肺炎支原体感染和鼻病毒感染、腺病毒感染、人偏肺病毒感染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叠加流行风险很大。
预防措施
(1)在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环境清洁卫生等基础上,尽早接种相关疫苗,尤其是幼童、老年人应尽早开展流感、肺炎球菌、水痘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等疫苗接种。
(2)外出要主动佩戴口罩,少到空气流通不畅的密闭场所。家中多通风,注意饮水和食品卫生。养成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保持社交距离、注意咳嗽礼仪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减少感染的风险。
(3)加强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时,不建议带病上班、上学。症状加重时应尽早就医,遵医嘱规范治疗、科学用药,避免重症。
二、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肠炎是冬春季高发的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患者排泄物、以及污染的物体表面、环境等感染。常见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勤洗手,保持手卫生。
(2)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尽量吃熟食,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海鲜,蔬菜瓜果彻底洗净,不饮用生水。
(3)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应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并立即换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三、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菌借助食品引起的一组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以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为主,部分病例可伴有发热、乏力等症状。春节期间,市民走亲访友、外出聚餐机会增多,就餐时需注意食品卫生,不吃腐败变质不洁食品。一旦出现食源性疾病症状,需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预防措施
(1)确保原材料安全。选用符合安全标准的水、新鲜健康的食物,瓜果蔬菜生吃前彻底洗净,不要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选择正规超市和农贸市场购买食物,在低温阴凉通风的环境储存食品,加工过程需保持食材和工具清洁,注意生熟分开、烧熟煮透。
(2)保持清洁。餐前便后、生熟食品交替处理时洗手;清洁厨房用具;防鼠防虫。外出就餐应选择卫生条件较好的饭店或餐厅,聚餐时应注意食品卫生。春节期间减少食用隔夜饭菜,不吃腐败变质或不洁食品。
(3)节假日期间注意不要暴饮暴食、过量饮酒,注意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4)一旦出现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四、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使其无法运输氧气,致使机体缺氧。冬季取暖不当极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含碳物质燃烧不充分且环境通风不良,是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原因。
预防措施
(1)室内使用明火取暖要警惕,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正确使用煤炉、液气罐、燃气或煤气热水器等,定期检修,不私自更换老化管道和开关,使用完毕后关闭阀门。
(2)家中使用燃气、煤气等灶具,可安装一氧化碳探测器,并熟练掌握使用方法和定期维护。不要躺在车门车窗紧闭、开着空调的汽车内睡觉。
(3)若发生一氧化碳中毒,首先立即开门窗通风,关闭煤气/燃气灶具、热水器阀门、管道煤气等设施设备;其次迅速将患者脱离中毒环境,转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有条件的尽快让患者吸氧;最后对于中重度患者,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五、雾霾等重污染天气的健康危害
进入冬季,由于气候等原因,空气污染时常发生。被污染的空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能引起多种刺激性反应。长期暴露在这些污染物中,可引发咳嗽、喉咙疼等不适或出现气喘、呼吸急促等急性反应。空气污染是过敏性疾病的诱因之一,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症状会加重,还可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肺功能下降和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的发生风险。
预防措施
(1)关注空气质量。通过手机应用、天气预报等及时获取当地的天气信息及空气质量,如遇到重污染天气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老人、小孩、孕妇及呼吸道疾病患者等。
(2)减少户外活动。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天气条件下,尽量减少外出,特别是避免在早晚高峰时段和污染最严重时段进行户外运动,体育锻炼者可选择室内运动或者是在下午或傍晚雾霾减轻时户外运动。
(3)做好个人防护。如果需要外出,应正确佩戴口罩(如N95口罩)以帮助减少吸入有害颗粒。但是对于特殊情况人群如儿童、哮喘、肺气肿患者在佩戴口罩前应咨询医师建议,选择正确的口罩。从外面归来时及时用温水清洗面部和鼻腔,同时也要避免呛咳。
(4)清淡饮食。增加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和坚果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也应多饮水,避免嗓子干燥、咳嗽等问题,减少空气污染对肺部带来的危害。
(5)避免室内空气污染。冬季也应多开窗通风,在午后外部空气质量较好时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流通。定期打扫房屋,减少灰尘和过敏原的积累。家庭对室内空气质量要求高的也可选择安装室内空气净化设备,提升空气质量。
(供稿:急传所、慢病所、公卫科)